我國現代詩歌社團。1936年11月,廣州“藝術工作者協會”創立詩歌組,以半秘密的方式進行活動,由溫流任組長,出版《今日詩歌》。1936年底,為適應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詩歌組聯合廣雅中學、培英中學等學校的青年詩歌愛好者,成立廣州...[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我國現代詩歌社團。1936年11月,廣州“藝術工作者協會”創立詩歌組,以半秘密的方式進行活動,由溫流任組長,出版《今日詩歌》。1936年底,為適應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詩歌組聯合廣雅中學、培英中學等學校的青年詩歌愛好者,成立廣州...[繼續閱讀]
朝鮮最早的國語詩歌,又名詞腦歌。六、七世紀之交出現于新羅,用名為。鄉札”的文字(假借漢字音、義標記朝鮮語的一種文字)進行創作。其基本形式為三章十句:一、二章各四句,第三章兩句,稱“落句”或“后句”,其開頭有感嘆詞“...[繼續閱讀]
指美國詩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1883—1963)所創導的一種詩風,與代表英國傳統影響的艾略特的“學院派”相對。威廉斯師承美國十九世紀詩人惠特曼,主張用本地話寫美國本鄉本土的生活,重視人與人、人與自然的接觸溝通。1920、1...[繼續閱讀]
一種懷戀鄉土舊事、崇尚鄉村社會健全、善良和淳樸人性的詩歌品類。世界各國在不同歷史時期都曾有過鄉土詩及其優秀詩人,象美國的惠特曼、蘇格蘭的彭斯和蘇聯的葉賽寧等。中國最早的鄉土詩創作可以上溯到《詩經》,但它從觀...[繼續閱讀]
客居都市的詩人追憶早年鄉村生活的懷舊之作。它與鄉土詩的異殊在于,不重視鄉村風俗場景及其人性的揭示,借助自然、無邪和純真的童年情趣,表現都市人荒誕、孤獨的種種心境,以尋求一種心理上的補償。中外各國都有不少具有影...[繼續閱讀]
指十六世紀至十七世紀上半葉意大利詩人馬里諾(一名馬里尼)(1569—1625)的新古典主義詩歌風格及其影響。以浮華夸飾、矯揉造作、趣味低下為特征。他熟諳意大利詩歌的各種體裁和格調,并深受本國詩人阿里奧斯托(1474—1533)和塔索...[繼續閱讀]
籟,指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產生的自然界的一種音響?;[即指從孔隙中發出的聲音。這原是莊周用來表達他對音樂美學的一種概念。莊周把聲音之美分為三類:“人籟”、“地籟”、“天籟”?!叭嘶[”指用絲竹管弦等樂器奏出的聲音。...[繼續閱讀]
籟,從孔穴中發出的聲音:天籟自鳴指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產生于自然的音響。南宋詩人、詩論家姜夔要求詩歌創作要自然天成,反對模擬古人或過分雕琢。他在《白石道人詩集自序》中說:“詩本無體,《三百篇》皆天籟自鳴,下逮黃初,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