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漢體小說是16、17世紀流行于西班牙的一種小說,一般采用自傳體的形式,借流浪漢的生活及遭遇來反映社會現實,抨擊沒落的貴族和虛偽的教士。雖然作品主人公的性格較少變化,情節之間也缺乏有機的聯系,但它已具近代小說規模...[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流浪漢體小說是16、17世紀流行于西班牙的一種小說,一般采用自傳體的形式,借流浪漢的生活及遭遇來反映社會現實,抨擊沒落的貴族和虛偽的教士。雖然作品主人公的性格較少變化,情節之間也缺乏有機的聯系,但它已具近代小說規模...[繼續閱讀]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1547—1616),文藝復興時期西班牙現實主義作家。未受過正規教育。年青時參加過衛國戰爭,并因此留下終身殘疾。一生窮困潦倒、道路坎坷。主要作品有:《帕爾納索山游記》、《奴曼西亞》、《阿爾及...[繼續閱讀]
但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作家。出身于商人家庭,早年因從事政治活動多次被捕,晚年開始發表海上冒險小說、流浪漢小說和歷史小說。作品有《魯賓孫飄流記》、《辛格頓船長》、《摩爾·弗蘭德斯》和《大疫年日記》等?!遏斮e...[繼續閱讀]
喬納森·斯威夫特(1667—1745),英國諷刺作家。生于愛爾蘭貧苦家庭。從都柏林的三一學院畢業后,擔任私人秘書。此間,創作了《一個木桶的故事》,諷刺教會的虛偽。1713年起任教堂教長,撰文抨擊英國對愛爾蘭的殖民統治。晚年因喪偶...[繼續閱讀]
伏爾泰(1694—1778)本名叫弗朗索瓦-馬利·阿盧埃,法國18世紀作家、歷史學家和哲學家,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人物。一生共創作了26篇哲理小說,50多部悲劇和喜劇作品。哲理小說的代表作是《查第格》、《老實人》和《天真漢》。他的哲...[繼續閱讀]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1749—1832),德國詩人、作家、學者和思想家。出身于富裕的市民家庭,受到正規的大學教育,并獲得博士學位。晚年是在舒適、富貴的宮廷中度過的。主要作品有:《歌茲·封·伯利欣根》、《少年維特的煩惱》、《...[繼續閱讀]
吉英·奧斯丁(1775—1817),英國作家。她從小喜愛文學,20歲就創作了小說《理智與感情》,以后又發表了《傲慢與偏見》、《愛瑪》等。其作品以批判、幽默、諷刺的筆法,極細致而豐富地刻劃出當時中產階級的生活和思想,寫出了婦女的...[繼續閱讀]
華特·司各特(1771—1832),英國著名小說家和詩人。出生在一個沒落貴族家庭,畢業于愛丁堡大學法律系,愛好文學,經常到蘇格蘭邊區搜集民間文學。1814年發表第一篇長篇小說《威弗萊》,以后主要寫長篇歷史小說,開創了歐洲歷史小說的...[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