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傳說中黃帝與蚩尤在涿鹿之野(今太行山與泰山之間的廣闊原野)的作戰,亦即父系氏族社會后期的大規模部落戰爭。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發祥于今陜西渭河支流的黃帝姬姓部落和炎帝姜姓部落,因其發展壯大而向東遷徙。黃...[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古史傳說中黃帝與蚩尤在涿鹿之野(今太行山與泰山之間的廣闊原野)的作戰,亦即父系氏族社會后期的大規模部落戰爭。距今約四五千年前,發祥于今陜西渭河支流的黃帝姬姓部落和炎帝姜姓部落,因其發展壯大而向東遷徙。黃...[繼續閱讀]
約公元前16世紀初,商湯擊敗夏桀于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滅亡夏朝,建立商朝的戰爭。夏朝末年,夏王桀暴虐無道,大興徭役,致使民眾怨恨,眾叛親離。以湯為首領的商族崛起,率戰車70輛、敢死之士6000人攻夏桀。各地備受夏...[繼續閱讀]
商朝末年,周武王為興周滅商,統兵直搗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與商軍在牧野(今淇縣南衛河以北地區)展開的決戰。史稱“武王伐紂”。商朝的紂王殘暴酷虐,與奴隸、平民的矛盾激化,商朝統治岌岌可危。地處今涇河、渭...[繼續閱讀]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周桓王即位?;竿鯇︵嵡f公實行強硬政策,削弱其對王室的控制,免去其卿士之職,莊公也不再朝見周王。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陳、蔡、衛等國軍隊討伐鄭國,鄭派兵抵抗,兩軍戰于繻葛,王師大敗,周...[繼續閱讀]
周莊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魯軍迎戰齊軍于長勺(今山東曲阜北,一說今萊蕪東北),后發制人而獲勝的著名戰役。春秋初期,齊、魯兩個相鄰軍事大國爭衡,時有沖突。周莊王十二年(公元前685年),齊、魯兩軍對陣于長勺...[繼續閱讀]
中國春秋初期,晉國誘騙虞國借道,先后攻滅虢、虞兩國的作戰。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晉獻公欲滅近鄰的虞、虢兩小國,慮其互救,采納大夫荀息之謀,派荀息持美玉、駿馬賄賂虞公,借道攻虢。虞公貪利,被荀息巧言迷惑,不...[繼續閱讀]
中國春秋時期,宋、楚爭霸中在泓水的作戰。周襄王十四年(一說十五年,公元前638年)夏,宋襄公率軍進攻臣服于楚的鄭國,楚成王發兵攻宋以救鄭。宋襄公聞訊回師,于十一月初一與楚軍戰于泓水(今河南柘城北)。當時,宋軍...[繼續閱讀]
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在晉楚爭霸戰爭中,晉軍在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一說在今河南陳留附近)擊敗楚軍戰略決戰。4月,晉、楚兩軍為爭奪中原地區霸權,在城濮交戰。楚軍居于優勢,晉軍處于劣勢。晉國下軍副將...[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