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在吳楚爭霸戰爭中,吳軍在雞父(今河南固姑東南)大敗楚聯軍的一次重要作戰。吳、楚兩國為爭霸江淮,從周簡王二年(公元前584年)起,多次發生交戰。周敬王元年,吳王僚又率公子光(即后來的...[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周敬王元年(公元前519年),在吳楚爭霸戰爭中,吳軍在雞父(今河南固姑東南)大敗楚聯軍的一次重要作戰。吳、楚兩國為爭霸江淮,從周簡王二年(公元前584年)起,多次發生交戰。周敬王元年,吳王僚又率公子光(即后來的...[繼續閱讀]
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在吳楚爭霸戰爭中,吳王磕閭率軍在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擊敗楚軍主力,繼而占領楚都的一次遠程進攻作戰。吳、楚雞父之戰后,吳為了與楚爭奪江淮霸權,多次襲楚,盡占其淮水流域之戰略要...[繼續閱讀]
戰國中期,齊軍在馬陵(今河南范縣西南)大敗魏軍的一次著名伏擊戰。周顯王二十八年(公元前341年),齊以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發兵救被魏國圍攻的趙國。孫臏以“圍魏救趙”戰法,直奔魏都大梁,魏將龐涓中計回師擊...[繼續閱讀]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齊臣田忌建議可趁秦、韓岸門(今河南許昌西北)之戰,諸侯救韓,無暇北顧之時攻滅實力較弱的燕國。齊宣王遂派匡章率兵伐燕。燕人苦于內戰,無心抵抗,齊軍得以長驅直入,50天內即攻下燕都薊(...[繼續閱讀]
秦末,反秦名將項羽率領楚地義軍殲滅秦軍章邯、王離主力的重大戰役。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率兵20萬渡黃河,配合由上郡(治今陜西榆林東南)急調至河北的秦將王離擊趙,攻破邯鄲(今屬河北)。趙遣使求救于...[繼續閱讀]
秦朝滅亡后,以西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為首的兩大武裝集團為爭奪天下而進行的著名戰爭。漢王元年(公元前206年),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分封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后劉邦趁項羽伐齊之機,拜韓信為大將,決策東向,初據...[繼續閱讀]
漢高帝三年(公元前204年)十月,漢軍和趙軍在井陘(今河北井陘東南)交戰,漢軍大將韓信利用趙軍主帥陳余輕敵之心,擺下違背兵家大忌的背水陣,鼓吹本軍將士奮勇作戰以求死里逃生,并另調輕騎趁隙奪取趙軍軍營。趙軍想...[繼續閱讀]
23年,起義軍立劉玄為皇帝,并打下了昆陽(今河南葉縣)。王莽立即派大將王尋、王邑率領42萬兵馬,號稱百萬,進圍昆陽。駐守在昆陽的漢軍只有八九千人。當時劉秀決定突圍到定陵和郾城去調救兵。當天晚上,劉秀帶著12個勇...[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