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以紅巾軍為主力的農民武裝,為推翻元朝統治而進行的大規模起義戰爭。元朝后期,朝政腐敗,加之旱澇災害,百姓生活困苦,階級矛盾不斷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初,白蓮教首領韓山童與劉福通,準備發動起...[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元朝末年,以紅巾軍為主力的農民武裝,為推翻元朝統治而進行的大規模起義戰爭。元朝后期,朝政腐敗,加之旱澇災害,百姓生活困苦,階級矛盾不斷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初,白蓮教首領韓山童與劉福通,準備發動起...[繼續閱讀]
明朝沿海軍民抗擊倭寇入侵的戰爭。14世紀,日本內戰中潰敗的武士,流竄中國沿海,肆意擄掠。永樂十七年(1419年),劉江在遼東望海渦(今遼寧大連金州區東北)大敗倭寇。15世紀后期,日本封建主和寺院大地主支持倭寇侵略明...[繼續閱讀]
16世紀末中國和朝鮮聯軍水師在露梁海峽(今屬韓國)以西、光陽灣以東海域圍殲侵朝日軍的戰爭。萬歷二十年1592年)~萬歷二十五年(1597年),日本太政大臣豐臣秀吉兩次發兵侵犯朝鮮。明廷應朝鮮國王的請求,兩度派兵援朝抗日...[繼續閱讀]
1618年,后金努爾哈赤召集八旗首領和將士,以“七大恨”誓師告天。第一大恨就是明朝無故殺死了他的祖父和父親。為了報仇雪恨,他決定起兵征伐明朝。努爾哈赤親自率領二萬人馬攻打撫順。他寫信誘勸撫順明軍守將李永芳投降...[繼續閱讀]
1622年,努爾哈赤進攻廣寧,廣寧巡撫王化貞帶頭出逃,廣寧失守。遼東經略熊廷弼面對敗局,也只好與王化貞一同退進山海關內。明王朝不問事由,便把熊廷弼和王化貞一起下獄并處死。袁崇煥自告奮勇上前線,明熹宗讓他負責督...[繼續閱讀]
明朝末年,以李自成、張獻忠為主要首領的農民軍推翻明王朝統治的大規模農民起義戰爭。明朝后期,統治日益腐敗,陜北地區連年災荒,廣大農民被迫起義反抗。崇禎六年(1633年),農民軍自山西渡河南下,進入中原,轉戰于豫...[繼續閱讀]
民族英雄鄭成功率軍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中國領土臺灣的大規模渡海登陸戰爭。時間青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歷十五年,1661年)。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中國領土臺灣島。鄭成功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三月,...[繼續閱讀]
清廷為制止分裂割據,維護國家統一,平息吳三桂等三藩叛亂的戰爭。清初,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藩,分鎮云南、廣東、福建,形成割據勢力??滴跏辏?673年)八月,清廷下令撤藩,十一月,吳三桂...[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