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河州干旱分布為:河谷、壩子多于山區;中、北部多于南部;紅河以南屬多雨地區,大旱年少,小旱年多;州境內中、北部少雨地區,大旱年多,小旱年少。周期性表現為8年左右遇一次大旱,4年左右遇一次小旱。中、北部的蒙自、開遠、建水...[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紅河州干旱分布為:河谷、壩子多于山區;中、北部多于南部;紅河以南屬多雨地區,大旱年少,小旱年多;州境內中、北部少雨地區,大旱年多,小旱年少。周期性表現為8年左右遇一次大旱,4年左右遇一次小旱。中、北部的蒙自、開遠、建水...[繼續閱讀]
紅河州的干季(11月至次年4月),干燥度除南部河口、屏邊、金平等地在1.2~1.4度之間,屬半濕潤區,其他地區干燥度均在1.5度以上,屬旱區。其中蒙自、建水、開遠、彌勒等地干燥度在4.0度以上,屬大干燥區。境內濕潤地區為南部山區的金...[繼續閱讀]
彝語音譯,紅河州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州府、市府、云錫公司所在地。與蒙自、開遠、建水、元陽、金平毗鄰。地跨東經102°54′~103°25′,北緯23°01′~23°36′之間,總面積1586.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150米。轄13個鄉、...[繼續閱讀]
高原淡水湖泊。位于個舊市區中部。1954年8月個舊連降暴雨,落水洞涌水,加上山洪猛漲,淹沒紅炮臺地區低凹廠房、菜地、農貿基地和云錫公司煉廠、機廠。1957年云錫公司正式圍堤筑壩,形成湖面面積2平方公里,蓄水量329萬立方米,成為...[繼續閱讀]
阿細語,當地亦稱“薩格”。漢語虹溪。位于彌勒縣西南部,距縣城38公里,東經103°19′,北緯24°7′。海拔1945~4400米,總面積134平方公里,居住著漢族、彝族。以盛產烤煙馳名省內外,列為省內優質烤煙示范基地。...[繼續閱讀]
紅河州總計有6個土綱,13個土類,22個亞類,46個土屬,88個土種。按土宜分類統計,適宜發展橡膠、南藥、香蕉、菠蘿、咖啡、胡椒等熱帶經濟林木、熱帶水果、糧一年三熟的磚紅壤,占全州土地總面積的7%;適宜種植雙季稻、雜交稻、甘蔗...[繼續閱讀]
紅河州土地總面積為32153.22平方公里,折合4832.1萬畝,是山多地少,以山區為主(占88.5%)的地區。面積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壩子94個,占15.05%。據1985年統計:有耕地349.18萬畝,人均1.23畝,其中水利條件較好的田147.14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2.12%;水利條...[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