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自己過去的仇人,達到制服敵方的目的。公元前636年,晉惠公的舊臣呂省、郤芮密謀發動叛亂,企圖放火燒宮,殺害剛剛上臺執政的晉文公。這個陰謀被晉文公的仇人寺人披知道了。寺人披出于個人的考慮,去求見晉文公準備告密。晉...[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使用自己過去的仇人,達到制服敵方的目的。公元前636年,晉惠公的舊臣呂省、郤芮密謀發動叛亂,企圖放火燒宮,殺害剛剛上臺執政的晉文公。這個陰謀被晉文公的仇人寺人披知道了。寺人披出于個人的考慮,去求見晉文公準備告密。晉...[繼續閱讀]
堅持正道,靈活應付。引申為既堅持原則,又不拘泥陳規。三國時期,魏主曹操的領導觀是以法治為主。在作戰中,他制定軍法,十分嚴厲,監督諸將實施,自己率先執行。曹操的兒子曹彰受命領兵出擊烏桓,臨行時曹操告誡他:“居家為父子...[繼續閱讀]
用安頓撫慰的辦法,籠絡人心,平息老百姓的反抗行動。西漢宣帝在位時,渤海(今滄州地區)及附近各郡鬧災荒,而朝廷的田賦不減,百姓們沒飯吃,紛紛造反,當地的地方官卻嚴加彈壓,以致民反不息。宣帝打算派個能干的人去治理勃海,根據...[繼續閱讀]
依照功勞的大小,分別給予獎賞。西漢建朝之初,漢王劉邦為爭奪農民起義勝利果實,在統一中國的進軍中,對每個重大戰役的有功將士都能及時獎勵。定都長安后,他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評功活動,設立20個等級爵位,對立大功的功臣封列侯...[繼續閱讀]
根據對象的心理,在談話中用迂回繞道再引入正題的方法進行勸說,使其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戰國時期,公元前226年,趙國惠文王死,孝成王年少即位,其母趙太后掌管朝政。次年,秦國發兵攻趙國,接連占了趙國三座城池。趙國求救于齊國...[繼續閱讀]
當君王怪罪自己時,根據君王信神的特點,托神的名義為自己開脫。春秋時期,晉文公要討伐曹國,準備向衛國借路。衛侯恐怕得罪楚國,拒絕了晉文公的請求。晉文公大怒,便以衛成公不參加會盟盛會為借口,要興師問罪攻打衛國。衛成公...[繼續閱讀]
巧妙地讓犯罪的死囚來制勝對手,顯示自己的威嚴。魏秦王禎做南豫州刺史。大胡山蠻人時常出來掠奪。秦王禎就使計請來附近幾個蠻人首領,讓他們觀看射箭,先選左右善射的20余人,用一個死囚犯換了衣服渾在其中,秦王禎自己先射...[繼續閱讀]
用投其所好、阿諛奉承的手段,騙取別人的好感和信任,以間接的方式達到自己的目的。晉靈公是一位荒淫暴虐的君主,他從高臺上用彈丸打人,觀看人們驚慌地躲避彈丸以取樂。廚師給他燒熊掌燜得不爛,把廚師殺掉,放在畚箕里,讓宮女...[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