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批契刻符號的甲骨在河南舞陽縣北的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當時還有一些骨管同時出土,這些骨管是由猛禽的骨骼制作而成。最令人驚奇的是一件七孔骨笛,經過測試,其音階皆備,還可吹奏出旋律。這是我國發現的...[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1988年,一批契刻符號的甲骨在河南舞陽縣北的賈湖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當時還有一些骨管同時出土,這些骨管是由猛禽的骨骼制作而成。最令人驚奇的是一件七孔骨笛,經過測試,其音階皆備,還可吹奏出旋律。這是我國發現的...[繼續閱讀]
我國龍山文化的石磐、馬家窯文化的陶鼓、大汶口文化的陶角號、河姆渡文化的骨哨等原始文化遺址地區發現的樂器,據考古研究證明,的確是原始人留下的。原始人能歌善舞,他們跳生產舞、戀愛舞、巫舞、戰爭舞等,史前時代...[繼續閱讀]
有人推測,古人為了使枝條編制的器皿耐火和密致無縫而在其上涂上黏土,經過火燒之后,黏土部分很堅硬,進而發現成型的黏土不要內部容器也可以燒制成器,這可能是最原始的陶器。也有人認為,古人是偶然發現用手捏成的陶...[繼續閱讀]
中國是最早利用太陽能的國家,其歷史可追溯到約2700年前。在周代,中國人就能利用凹面鏡的聚光焦點向日取火。這是較原始的太陽能利用。清朝光緒年間,中國最早研究太陽能的學者是四川洪雅縣的肖開泰。他深信太陽能的威力...[繼續閱讀]
原始人的宗教信仰非常龐雜,有自然神崇拜、圖騰崇拜、靈魂崇拜、祖先崇拜、生育神崇拜等,考古發現有大型的祭壇、眾多的祭器等等,還出現了祭司階層,他們既是宗教神職人員,又是歌手、舞師、畫匠、醫生、歷史陳述人,...[繼續閱讀]
“圖騰”(totem)是印第安語的譯音,意為“它的親族”、“它的標記”。原始人最早的宗教信仰是相信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自然物有著特殊的親屬關系,此物即成為該氏族的圖騰,也是該氏族的象征和徽號,全族對它禁...[繼續閱讀]
江蘇新沂市近年發掘清理了40座墓葬,經專家鑒定,這是距今5000年前的人殉葬墓,屬良渚文化時期,也是中國最早的人殉葬墓。其中的5座大墓,墓坑長5米、寬3米。墓主人皆為男性,在其腳后或身側都殉葬男女少年各一至兩人。近...[繼續閱讀]
大禹治水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最艱難的工程是開鑿龍門。龍門位于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和陜西韓城市東北的黃河中。當時的龍門,兩岸懸崖峭壁,中間有一道狹窄的口子,口子中有不少巨石擋住水的通道,于是從上流而來的黃河...[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