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洞是目前長江以南最大的一處舊石器時代初期的遺址,據專家考定,距今已有70萬年左右。其年代可能略早于北京猿人,1946年至1973年的27年中,考古工作者先后四次在貴州黔西縣觀音洞一條長約90米的主洞內發掘,獲得的石制品...[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觀音洞是目前長江以南最大的一處舊石器時代初期的遺址,據專家考定,距今已有70萬年左右。其年代可能略早于北京猿人,1946年至1973年的27年中,考古工作者先后四次在貴州黔西縣觀音洞一條長約90米的主洞內發掘,獲得的石制品...[繼續閱讀]
北京猿人遺址位于北京市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1929年,中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此發現了原始人類牙齒、骨骼和一塊完整的頭蓋骨,并找到了“北京人”生活、狩獵及使用火的遺跡。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約70~20萬年,其的顴...[繼續閱讀]
1954年,科考人員在山西襄汾丁村附近發掘到了距今10萬年左右的一個少年門齒兩枚、臼齒一枚,這種齒的結構具有原始性,而齒冠和齒根較北京猿人細小,與現代黃種人接近??茖W家把山西丁村人稱作早期智人,屬于舊石器時代中...[繼續閱讀]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會以血緣為紐帶結成的團體,它是原始社會的基本單位,曾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的原始社會中。氏族公社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初為母權制,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轉變為父權制。當時氏族內部禁婚,生產資料公...[繼續閱讀]
原始人取火很困難,通常他們的取火方法有打擊取火、摩擦取火、鉆木取火等,其中鉆木取火是比較進步的,也是延續時間最長久的。保存火種是原始人的重大活動,分為兩種,一種形式簡單,就是用篝火,一種形式復雜,用火塘...[繼續閱讀]
我國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裝飾性雕刻,到了新石器時代雕刻品就更多了。按材料分,有木雕、陶雕、骨雕、石雕、玉雕、蚌雕、牙雕、煤精雕等,各個遺址都有出土。比如良渚文化的玉禮器數量驚人,有玉琮、玉璧、玉璜、玉鉞...[繼續閱讀]
匕首是原始時代人們用作生產的工具或防衛的武器。近年在江蘇省江陰市出土的一把鹿角制成的匕首,匕首與柄之間有刻印的6環弦紋,匕鋒略呈扁平三角形,較鋒利,同時出土的還有梅花鹿殘骨,以及已經炭化的古生植物等。經測...[繼續閱讀]
漢字產生以前,中國曾有用實物記事的階段。結繩和刻契是其中的重要手段。有關漢字起源,大都是傳說。在眾多傳說中,倉頡造字最具有代表性。傳說倉頡是黃帝手下的史官,為了更清楚地記錄各種事情,他根據鳥獸在大地上留...[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