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的義和團運動首先是在靜海興起。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春,受山東義和團民入境影響,靜??h各村鎮紛紛設壇口,18歲以上男子踴躍入團,甚至五六十歲的老人和十一二歲的少兒,也有加入者,靜海成為天津一帶最重要的義和團活動地區...[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天津的義和團運動首先是在靜海興起。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春,受山東義和團民入境影響,靜??h各村鎮紛紛設壇口,18歲以上男子踴躍入團,甚至五六十歲的老人和十一二歲的少兒,也有加入者,靜海成為天津一帶最重要的義和團活動地區...[繼續閱讀]
光緒二十六年(1900)五六月間,義和團運動發展到天津城廂。附近州縣和靜海的義和團民,也趕赴天津抗敵,團民達四五萬人,天津城廂有壇口300多個。同年6月14日,曹福田率乾字六七千團民,步行赴津,將總壇口設在天津城西呂祖堂內,被各地...[繼續閱讀]
·清軍在機器局與聯軍激戰清光緒二十六年五月初(1900年6月初),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的民族危亡時刻,聶士成率武衛前軍馬步隊到達天津。五月十四日(6月10日),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2000余人,由天津向北京進犯時,戍守落垡的...[繼續閱讀]
光緒二十六年六月十八日(1900年7月14日),八國侵略軍攻陷天津城。城內居民紛紛向城外逃避,侵略軍在鼓樓上架設機槍、大炮,對逃難的人群射擊,造成大批傷亡。城外各大道也有許多被侵略軍打死的百姓尸體,海河出現了“漂尸阻流”的...[繼續閱讀]
清光緒二十八年五月十二日(1902年6月17日),天津《大公報》創刊。該報是中國創刊較早、報齡最長的報紙,距今已經107年了,仍在香港繼續出刊。這在中國報界是極為鮮有的?!洞蠊珗蟆肥窃诜▏辊U渥贊助下,經北京總主教批準,由天...[繼續閱讀]
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直隸總督袁世凱由京到津,率領下屬各官,前往“都統衙門”辦理接收手續。懸掛在門前的各個侵略國家的旗幟降落了下來,從而結束了都統衙門在天津2年多的軍事殖民統治。袁世凱以天津市為...[繼續閱讀]
八國聯軍侵占天津后,在“都統衙門”設立巡捕局,維持治安。侵略者提出“天津城二十華里內不準駐扎中國軍隊”。但是,巡警不在此列。于是袁世凱在接受天津之前,便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五月,在保定創設了警務總局和巡警學堂...[繼續閱讀]
光緒年間,鑒于西方銀元的涌入,出現銀元套購白銀,致使白銀大量外流。朝野紛紛提出自鑄銀元。清光緒十三年(1887),李鴻章捷足先登,在北洋機器局內,設立寶津局,調來部分設備,并購買了英國的造錢機器設備等。光緒十六年(1890),建成...[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