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條》確立的行政體制,以及清朝中央為穩定此種體制所推出的重大舉措,帶來了西藏社會的長期穩定。進入18世紀80年代,西藏社會繼續平穩發展,八世達賴喇嘛受命親政,攝政阿旺楚臣仍在甘丹池巴任內兼事達賴喇嘛...[繼續閱讀]
海量資源,盡在掌握
《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條》確立的行政體制,以及清朝中央為穩定此種體制所推出的重大舉措,帶來了西藏社會的長期穩定。進入18世紀80年代,西藏社會繼續平穩發展,八世達賴喇嘛受命親政,攝政阿旺楚臣仍在甘丹池巴任內兼事達賴喇嘛...[繼續閱讀]
廓爾喀兩次入侵,暴露出西藏地方在財貿、外事、邊防、吏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相當嚴重,也暴露出駐藏大臣職掌問題亟待整頓與明定。清朝在處理廓爾喀兩次入侵事件中,曾因“全不留心經營”,玩忽職守,臨事退縮驚張等等,先后將駐...[繼續閱讀]
清朝中央對藏事進行全面整頓,制訂系統的治藏法規,則是在勝利反擊廓爾喀第二次侵藏戰爭之后,由??蛋?、孫士毅、惠齡、和琳等人會同西藏地方官員進行的。1793年《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的正式頒行乃是這一過程最終完成的標...[繼續閱讀]
清朝從1751年辦理珠爾默特那木扎勒事件善后事宜,頒行《西藏善后章程十三條》開始,一直將整頓烏拉攤派、減免差賦、安撫百姓作為治藏政策的中心要點,以期整飭封建農奴制造成的社會錮疾,扼制西藏社會衰敗的勢頭。在具體實施平...[繼續閱讀]
為《藏內善后章程二十九條》明定的、《裁禁商上積弊章程》重申的外事集權清朝中央,其處置權歸于代表中央政府的駐藏大臣統一行使,是清朝治藏的一項重要制度,是體現清朝中央對西藏進行主權管轄的重要標志。這一措施推出后...[繼續閱讀]
在英國兩次侵藏戰爭中,清朝政府對侵略者妥協退讓,暴露出它的腐敗無能,駐藏大臣升泰、有泰等人媚外賣國,無視西藏地方的利益,遭到西藏人民的抵制、反對,嚴重削弱了駐藏大臣治理西藏的權威。英、俄等國乘機加緊分裂西藏的活...[繼續閱讀]
張蔭棠離開拉薩后,聯豫在藏繼續推行新政,直至辛亥革命清朝為民國所取代。聯豫曾隨主張變法維新的薛福成出使過歐洲,1905年4月從四川雅州知府任上調為駐藏幫辦大臣,以接續在巴塘變亂中遇害的幫辦大臣鳳全。1906年8月聯豫到達拉...[繼續閱讀]